重慶柔之心文化傳播有限公司
聯系人:曾先生
手機:18581462604
微信:cqrzxrd
QQ:2898991315
郵箱: 2898991315@qq.com
網址:www.mainhow.com
我們在談「柔道」時,常常會談到其「四兩撥千斤」的特點。
這項風靡世界的格斗術,它不追求蠻力,而是通過講求柔韌性、平衡性和協調性而取勝。
嘉納治五郎在13歲那年隨家人移居東京。在東京這個日本文明開化的中心,他一邊接受書法和古文等傳統教育,一邊也接觸了英語等外國文化。
嘉納雖然頭腦聰慧,卻從小體弱多病,這讓他在學校里沒少受同學欺負。
終于,嘉納忍無可忍,決定自立自強。他想通過習武來強身健體,于是不顧父母的反對,開始拜師學藝。
嘉納根據自己身體并不強壯的特點,選擇了一種從古代流傳下來的武術——柔術。
從「柔術」這個名字我們就可以知道,這種武術并不強調絕對的力量剛健,而是講究以柔克剛,就是中國人常說的「四兩撥千斤」,是個技術活兒。
同很多日本的傳統技藝一樣,柔術早也是從中國傳入日本的。
1881年,嘉納綜合各個柔術派別之所長,對柔術的理論和訓練方法進行了系統的總結,去除了很多落后、危險、不適合訓練的動作,創造了以破壞對方重心為核心理念的運動,這就是柔道。
1882年,嘉納已從東京開成學校(東京大學的前身)畢業,他一面在學校工作,一面開始在其創立的「講道館」教授柔道。
不過,講道館剛開始經營時卻是十分冷清,那時的柔道只是個新興的小眾武術流派,沒有太大的影響。但是嘉納堅持經營,等待著機會。
直到1888年的一場比武大會,讓「講道館柔道」名震天下。
從1885年開始,日本的警察廳在東京的本鄉區(現在的文京區)建造了一座「彌生神社」。為了紀念殉職的警察,每年警察廳都要在這里舉行一場比武大會,日本各個流派的武術家都可以參加。